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总工程师程寒飞提交了《关于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效处理处置的建议》,建议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效果评估,制定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并拿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
无独有偶,去年两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环保产业进水与污泥处置的提案》,建议完善污泥处理处置相关配套机制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
对于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提案,生态环境部答复称,下一步将编制实施《“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着力破解污泥处置难点,推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
污泥问题已成为污水处理厂的“心腹大患”。据《环保圈》统计,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通报了4起“污泥”案例,分别是:
4、四川遂宁污泥处置监管严重缺失,以土壤改良之名行非法填埋之实
以天津的案例为例,因为一个淤泥填埋场的违规处置问题,当地政府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已经问责了31个人。
污染问题为什么这么高发?主要是因为“供给侧”不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环保方面的政策,并且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加强了监管的力度。但是,这些投入和监管有点不太均衡,“重厂轻网”、“重水轻泥”、“重下(污水厂)轻上(上游排污企业)”。
以污泥为例,由于我国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一向有“重水轻泥”的毛病,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很快,但污泥处置设施大幅滞后,污泥产生后缺乏足够、稳定的消纳场所。
而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污泥问题的重视,监管又比以前严格多了。这样一来,正规的污泥处置单位由于自身处置能力不足,或者担心环保检查,不敢或减少接受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要么就是大幅度提高污泥处置的价格。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没有稳定的出路,只能少产泥,想方设法把污泥“憋”在生化系统内。
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引发“次生灾害”:一是污水厂不能正常排泥,导致出水超标的风险大大增加;二是污泥浓度越来越高,污水处理厂不得不减产,处理量大受影响;三是需要增加曝气量,延长脱水脱泥时间以及外回流泵运行时间,由此增加了能耗电耗,导致成本上升。
而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污水厂只能把多余的污泥暂存在自己厂内。结果环保检查一来,又往往因为这一问题而被处罚。
总而言之,污泥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厂的“心腹大患”,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