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报告显示国内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85.8亿元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今年10月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6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各项数据表现亮眼。
“总体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
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18%”作为约束性指标。各省(区、市)均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构建完成“1+N”政策体系
“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由 2021 年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文件共同构成,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N”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及相关支撑保障方案。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减污降碳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等支撑保障方案。同时,各省区市均已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