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NA: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展望及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近期,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展望及可再生能源的作用》(China’s Route to Carbon Neutrality: Perspectives and the Role of Renewables)专门报告。报告利用 IRENA 现有的以技术为重点的研究方法,从与中国能源转型相关的全球经验中提炼出一系列重要见解。报告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知识交流,促进相关讨论,并为绘制中国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道路所需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信息。
2020 年 9 月,中国正式宣布要在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争取到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增长到全球总量的28%。因此,中国的巨大经济规模以及对经济发展与减排平衡的需求,都对中国向净零转型提出了重大挑战。
报告认为,中国“30·60双碳目标”的宣布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需要对能源消费和商品生产方式进行重大变革。需要在四十年内完成如此重大的转变,时间非常短暂,虽然中国存在令人鼓舞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础,但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许多细节仍不够清楚。因此,毫无疑问,未来几年将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协调努力,以塑造一条通往 2060 年减排目标的道路。
尽管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在 2012 年至 2019 年期间下降了约 10%,但煤炭仍然是中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来源。因此,中国必须在加快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的同时缩减煤炭的使用量。此外,减少钢铁制造、水泥和石化等难以减排行业(这些都是一些能源和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的碳排放是一项特殊的挑战,因为这些行业对中国整体经济活动很重要。
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必须最大限度地部署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需要与最终用途部门(建筑、工业和运输领域)的直接和间接电气化相结合,并辅以可持续使用生物能源、氢能以及合成燃料等。这样做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能源供应和安全的传统概念,并加快产生和传播推动能源转型过程所需的系统创新的步伐。
当然,这一旅程并非中国所独有,其他国家同样在经历这一转变,他们也都在努力推进和部署实现这一转变所需的技术。中国既可以为国际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可以从中受益。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交流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促进制定可行的转型战略。
电气化:在中国,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已经开始改变轻型道路运输和建筑等行业,预计将有助于大幅减少化石燃料能源生产带来的碳排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两个领域的电气化意味着中国的总体电气化率超过了其他主要地区(见上图)。在这方面,交通领域的电气化是一个特别的亮点:虽然挪威是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世界冠军,但中国在电动汽车的加速采用方面取得了进展,中国已占到全球乘用电动汽车销量的将近一半,更是占到全球电动巴士销量的近100%。中国可以继续将在北京和深圳等城市100%交通电气化目标方面的世界领先经验扩展到其他快速发展的城市地区。
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